实施“归雁工程” 加强村(社区)带头人队伍建设
http://www.mdleader.gov.cn/ 时间:2015/4/21 15:50:54
  
  近年来,湖南澧县从实际出发,积极稳妥实施“归雁工程”,从政治、经济、政策等方面搭建平台,组织引导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就业,既为推动县域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心剂,更为优化党员队伍结构和加强村(社区)带头人队伍建设辟出了新径。去年5月,以“澧县归雁工程”为原型改编的荆河小戏荣获了文化部“十佳小戏”奖。
  
  一、大胆决策,顺势而为,实施“归雁工程”
  
  2009年初,县委组织部门一份调研报告沉甸甸的摆在了县委主要领导的案头,数据显示,全县村(社区)带头人队伍已经面临如下严峻形势:一是年龄偏高,483个村(社区)中,年龄在60岁以上的39人,占8%,50—60岁之间的92人,占19%,年龄35岁以下的75人,仅占16%,还有21人是乡镇机关和站所下派的;二是文化偏低,中小学文化程度的150人,占31%,有49个属于文盲或半文盲。高中及以上文化的只有82人,仅占17%;三是家庭收入偏少,致富能力强,家庭年收入在5万元以上的145人,仅占30%,致富能力弱、门路少,家庭年收入3万元以下的53人,占11%;四是工作能力偏弱,只有174人(占36%)能开拓创新,大胆工作,服务群众,在群众中威信较高。一些支部书记守摊、撂担和无所谓的思想严重。很多有知识、有能力、观念新的年轻人远离了这支队伍,远离了这片土地。一些50岁以上,政治上无所求,自己无多大本事和门路,儿媳外出打工,自己要生存,家庭要照顾的“老好人”便捡起了这份还算划算的差事,挑起了沉重的担子,扮演了不成功的角色。村(社区)带头人队伍的尴尬局势,引起了县委的焦虑和高度关注,同时也引发了县委对农民工现状的认真分析和研判。
  
  1、人口比重大。澧县是一个传统农业大县,也是一个劳动力输出大县,全县总人口为93万人,农村人口75万人,常年在外务工人数达20万以上,另外还有短期外出务工人员近3万人,外出务工人员以18-45岁年龄段人员为主,文化程度以初、高中居多,约占全县农村劳动力的43%,主要流往广东、浙江、江苏、上海等沿海发达地区,从事建筑、电子产品生产、制衣、酒店餐饮服务等行业。
  
  2、社会贡献大。外出务工人员通过自身的辛勤劳动,有的当上了企业中层以上骨干,有的当上了老板自主创业,不仅自身走上了发家致富的道路,还提升了澧县在外形象和声誉。他们运用赚到的钱在家乡买地盖房,有的还把在外了解到的信息、学到的技术带回来,办厂创业,带动了地方就业,据统计,2008年全县外出务工人员年产生的劳务经济收入就有18亿元。方石坪镇在外务工党员孙际卫就利用在外打工多年人面熟、路子广的优势,开办了劳务中介所,为家乡输出劳动力2000余人。如东乡外出创业党员王道兰利用外出务工学到的技术返乡兴办了荆湘陶瓷瓦厂,带富周边群众数百人。
  
  3、发挥作用的空间大。一方面,在外务工人员通过历练,增长了见识、开启了思维,大多还拥有了一定的人脉资源、管理经验和一技之长,如果能教育引导他们进入村(社区)班子,必将是一笔难得的优质资源。相较之下,农村留守的大多为老人、妇女和儿童,他们难以承担建设美丽乡村和完美社区的重任。另一方面,随着县委“拼搏创新业、建设新澧州”战略的实施,“人才荒”、“用工难”等问题也慢慢凸显。
  
  2009年春节期间,县委所有常委分头召开返乡农民工座谈会,了解他们的生产、生活、经营和家庭状况及个人意愿,大家普遍反应:到外地打工赚到了钱,却赚不回认同感、成就感,他们期冀得到社会承认,期盼过上幸福和有尊严的生活,希望能够回报家乡。一位返乡农民工更是由衷地感叹道:“谁不想老婆孩子热炕头啊?如果我们澧县真有较好的创业条件和环境,我会毫不犹豫马上回来!”大量的实事和数据,启迪了县委的思路,也坚定了县委的决心。县委多次召开常委会议专题研究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和加强基层组织带头人队伍建设问题,让返乡农民工回得来、干得好、留得住。会后,县委立马成立了由县委书记挂帅、县委组织部牵头负责的领导班子,出台了《关于实施创业富民工程的意见》、《从外出务工人员中发展党员培养村(社区)带头人队伍的暂行办法》,着力实施“归雁工程”。
  
  二、创新举措,因势利导,培育“归雁”队伍
  
  县委采取了一系列有力的举措来“引雁”、“留雁”、“活雁”,使得“归雁”的队伍不断发展壮大。
  
  1、畅通联系渠道。一是摸清基本情况。在全县34个乡镇(街道)分别建立一个以上的外出务工人员联络站,掌握其工作状况和基本动向,摸清外出务工人员的想法。在调查摸底的基础上,将外出务工人员的基本信息等进行登记造册,并按经济型、管理型、技能型、体力型四大类分类建立动态管理台帐。二是搭建交流平台。依托驻外机构、流动党员或本县外出能人创办的经济实体,在外出务工党员相对集中地设立临时党支部和驻外党小组。同时,通过QQ群、微信平台、远教网络等多种形式开展教育服务活动,采取定期通报村(社)情、征求工作意见、实地走访慰问等形式加强联系交流,让他们做到“人在外途,党在心中,情系家乡”。三是传递温暖关怀。逢年过节,县委都会致返乡农民工一封信,感谢他们为澧县经济社会发展作出的贡献,并祝福他们节日快乐。同时,制作《澧县县委关于创业富民政策汇编》的小册子,在车站、闹市区人流密集处分发。各乡镇(街道)党(工)委还向外出务工人员发放了“寻呼卡”,将宣传咨询送政策与开发岗位送信息、组织培训送技能、回乡创业送扶持、外出就业送维权等实际工作有机结合起来,方便他们随时联系。
  
  2、给予政策扶持。一是给政治舞台。在坚持标准、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县委组织部按程序优先将外出务工经商人员、技术人才、经济能人发展培养成党员;将创业实绩突出的返乡经商人员、党员致富能手、科技示范大户、农村经济大户等优先列为村(社区)干部培养对象,先在书记(主任)助理或副书记岗位试岗锻炼;在两代表一委员选举中,优先将返乡农民工中创业成绩突出人员列为候选对象。在省、市举办村(社区)干部培训时,县委给予优先考虑。二是给优惠政策。县委明确规定,农民工返乡创业建设用地优先安排指标,利用房前屋后符合村庄规划条件的土地建造厂房,可免费批用为临时用地。同时,对外出务工返乡创业人员放宽经营范围、名称登记、注册资本、经营场所、落户条件等限制,还通过向协作银行申请10万元以内的小额创业贷款,采取灵活的方式进行担保,对达到一定规模、从事微利行业的给予2年50%的贴息。三是给良好环境。县委在返乡农民工的土地流转、子女入学、行政审批等方面积极协调,确保其干事创业精力集中,同时,针对农民工“工资被拖欠,工伤不赔偿”两大问题,县人社局、县总工会还与每一名务工者签订了《农民工跟踪维权服务协议书》,确保其生活有着落,安全有保障、幸福指数高。
  
  3、培植典型示范。一是明确专人培养。实施县、乡、村(社)三级联动,县委主要负责人、乡镇(街道)党(工)委书记、村(社区)党组织书记重点培育发展潜力大、具有一定创业基础和管理经验的返乡能人,为其返乡创业和进入村(社区)工作提供最大程度的扶持。二是实施分类培训。由县委组织部牵头,县纪委、司法、计育、人社、工会、农教办等多家部门共同参与,紧紧围绕返乡农民工大力开展有针对性的培训。对愿意进入村(社区)工作的,侧重加强党建业务、政策法规和行政管理知识的培训,提高其管理水平;对留下来就近就业的,开展专业技能培训,提高其就业能力;对愿意在家务农的,开展种植、养殖业实用技术培训,提高其农业生产技术;对有资金、有技术、有创业愿望的,开展创业培训,提高其创业能力。2009年以来,县委共开办返乡农民工技能培训班180期,培训近5万人次,开办农民工创业培训班22期,培训780人。三是组建协会(合作社)培植。充分发挥协会(合作社)党员示范基地的教育培训主阵地作用,灵活运用专家宣讲、统一培训等各种有效方法,组织返乡农民工学习实用技术、经营管理、市场营销等知识。18000多名返乡农民工分别加入了全县89家协会(农民专业合作社)。去年合作社共为返乡农民工举办葡萄、茶叶、棉花、苹果柚、柑橘等种植技术培训班26期,生猪、獭兔、南美白对虾等养殖技术培训班11期。
  
  在外务工人员看到家乡创业环境的不断优化,纷纷踏上了返乡的路途,越来越多的在外务工人员结束了漂泊流离的生活,加入了归雁队伍。到目前为止,全县已引导68000名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兴业,大部分进入了全县70多家规模企业,成了离土不离家的“上班族”;有750多名返乡农民工回到村(社区)任职,其中担任主职的有62人,他们将在外面学到的先进管理经验和技术带回家,带领群众发家致富;另外还有86人回乡创办了自己的企业,当上了老板,并成功的带动了5160名返乡农民工实现了就地就近再就业。
  
  三、注重实效,乘势而上,激发“归雁”活力
  
  县委不做表面文章,重实际、出实招、求实效,最大限度地激发了“归雁”的活力,让“归雁”工程收到了明显成效。
  
  1、创造事业,争得了地位。县委开展“返乡能人”评选表彰活动,营造支持其返乡创业的舆论环境,还通过广播、电视、会议等形式,广泛宣传他们任村(社区)干部创业、办厂兴业、致富领头的典型事迹,让其获得在外不曾拥有的认同感和成就感,从而在返乡农民工中形成良好的导向作用,使他们想回、能回。对返乡农民工创业兴业典型,县委授予创业示范基地和农民党员教育培训示范基地的匾牌。县委还在城区周边乡镇(街道)建立13个返乡农民工创业示范基地和返乡农民党员教育基地,使之成为基层党建工作示范工程。闸口乡丫角村,地处湖南湖北僻远的交界处,原是远近闻名的贫困村,去年6月,在外开办建材公司搞得红红火火的赵厚秀回村担任党支部书记,多方筹资280万元,流转土地480亩,创办了环保蔬菜合作社并签下销售订单,村民们在家门口就能就业创收;筹资150余万元,硬化了3公里公路,拓宽了9公里砂石公路,开通了村里至县城的客运班车;筹资70多万元,清淤、扩容了11口当家堰塘,解除了有养殖污染的一中型水库承包合同,解决了6个村的饮水困难……,短时间内,让村里风生水起,发生了巨变,周围老百姓无不交口称赞:“一心为民的好领导”、“到我们村里来干几年”。
  
  2、创办家业,赢得了尊严。不少农民工返乡后,利用县委搭建的创业平台勤劳致富,不仅收入有增无减,幸福指数和安全指数也都明显提高。在广东潮洲一家鞋厂打工10年之久的罗祖安夫妇是澧县复兴厂镇金盆村村民,由于年龄较大、文化较低,年复一年仍没攒下多少积蓄。当他得知县委“归雁工程”的优惠政策后,毅然回到家乡,种植棉花8.5亩,水稻5.7亩,精心培育410株苹果柚,很快就成为了当地致富的典范。去年,他作为返乡农民工的优秀代表加入了中国共产党,还在全镇召开的美丽乡村建设表彰大会上捧回了金奖。双龙乡双兴村支书王维新返乡担任支部书记后,建起了200吨规模的轧花厂,常年安置劳动力280人,还兴办了中心幼儿园,解决了全乡200多名幼儿的入园问题,赢得了当地群众的一致好评。
  
  3、创新产业,挣得了财富。回乡打工人员中也有不少人投资办企业,通过新技术的运用,不仅改进了原来的生产模式,还创造了财富。原在外从事珍珠养殖的罗德军,2010年回到老家官垸乡码头居委会,担任党支部书记,他带领农户成立富民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探索产业转型,按照“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示范推广模式,开始大面积南美白对虾淡水养殖。当年他与中山大学海洋学院合作,成立了澧县华润水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同时与南海水产研究所签订了科技成果转化协议,建起200亩科研示范基地。目前,协会发展当地社员130户,养殖水面达12000亩,总产值达2亿元,解决了1000多人的就业问题。(中共澧县县委组织部副部长杨颖)
  
法律声明 | 广告服务 | 本站招聘 | 网上投稿 | 联系我们 | 湖南梦达领导人才网信息发布审批表
版权所有:湖南省梦达领导人才资源开发有限公司 联系电话:0731-82263856 传真号码:0731-82263860
湘ICP备1101100号